推動產業民主  建立勞資新關係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張麗芬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
國營事業管理法第三十五條「產業民主條款」,終於在去年修正通過。
國營事業工會可以依據此條款推派員工代表擔任勞工董事;它的意義應不再
於有多少名員工董事或佔董事會員額多少比率,而在於踏出員工參與企業經
營的第一步,希望透過國營事業的率先實施發揮火車頭作用,能做為未來台
灣各企業實施的試金石,帶動全面落實產業民主!
        過去「產業民主」在所有權與經營權概念未予釐清情況下,實施產業民
主的優點,便一直被員工擔任董事將與所有權制度有所牴觸以及員工角色混
淆的說辭下,一再被忽略,甚至被抹黑成是共產黨的荒謬指控。事實上,產
業民主的意義,不只是單純的讓最瞭解基層的員工參與董事會,作為勞資雙
方溝通的管道,更重要的是透過員工的參與,達到運用集體智慧,參與企業
經營與管理,共締勞資合作。
        國營事業長期背負著政策責任的沉重負擔,卻也必須面對外界對其績效
不彰的評判,最後甚至淪落到讓政府以所有權移轉的民營化措施,國營事業
與國營事業員工好像燙手山竽被往外拋。而在整個民營化決策的過程中,國
營事業員工毫無置啄之地,只有配合的份;過去透過員工參與經營,讓國營
事業企業化經營的解決方案,一直未受到重視。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雖然產業民主條款的推動過程,可謂一波三折,雖然「產業民主」是民
進黨黨綱,但是成為執政黨的民進黨卻險些讓這個立意甚佳的法案,在最後
關頭流產,所幸最後在包括全產總黃清賢理事長及張緒中常務理事等工會幹
部的強力遊說及朝野立委支持下,終於三讀拍案。
        面對行政部門針對勞工擔任官股董事專業性問題質疑,筆者認為,行政
部門不應以放大鏡來預先檢視,尤其過去〈也包括未來〉官股董事多屬酬庸
性質,並未發揮功能,即使新政府有心改派學者專家入主國營事業董事會,
但是在非屬專任情況下,學者又能發揮什麼功效?反觀,工會爭取產業民主
,便在於希望透過員工親身參與改善國營事業經營與提昇企業化,因此對於
勞工董事的推選必定慎重,同時必要的諮詢委員會必不可少,相信長期推動
「產業民主」的工會幹部絕對不敢草率為之。更何況員工董事與公司擁有休
戚與共的關係,對於未來員工擔任官股董事所扮演的角色,會員都應加以監
督。
        面對經濟低迷,失業率屢創新高之際,筆者深切的期盼,藉由這波國營
事業「產業民主條款」的推動,導引政府與企業主重新審思,過去的勞資關
係一直是勞工的勞動價值受到扭曲,從未受到資方與執政者重視,如何透過
勞、資甚至政三方共同努力,重視勞工的勞動參與,才是真正建立勞資政三
贏面的新契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主選單 上一頁